从“一县一品”看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多彩画卷

发布日期:2024-09-19 16:19

来源类型:徐小妙儿 | 作者:Jivko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惠泽天下免费资料大全查询】【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一码一肖100%】【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今晚必中一肖】

游客参观三元区洋溪镇家风家训馆。

三元

老旧设施变身文明实践新阵地

行走在三元区的乡村,不难发现,许多“老旧小”设施——老村部、学校、仓库、礼堂、民宅等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元区这一将“老旧小”转变为文明实践新阵地的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的批示肯定,并在多家权威媒体上刊载。作为原中央苏区县和全国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发祥地,三元区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传承与红色血脉。

为了转变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相对不足的状况,三元区充分发挥老村部、老礼堂、村民旧居等闲置老设施的作用,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逐一对应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过程中,通过“全面起底、分类施策、靶向处置”的模式,深化农村“老旧小”的改造提升,深入发掘“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美丽乡村内涵。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全区69处各类乡村“老旧小”设施被因地制宜地转变使用功能,改造成具有本土品牌特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如革命纪念馆、乡村知青馆、乡愁记忆馆、幸福院等。

洋溪镇的家风家训馆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个家风家训馆的前身是宋代理学家罗从彦后人的古宅,它见证了理学在三元区传习发扬的珍贵历史。在征得罗氏后人支持后,洋溪镇按照“青砖、黛瓦、白墙、原木”的修复方式将其改造为家风家训馆。每月有超过1000人次的当地群众以及市区游客团体入馆参观,体会前辈先贤的治家之智、奋斗之魂、耕作之艰、劳动之美。

岩前镇忠山村也有着类似的转变。这个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将一栋因火灾而废弃多年的村民祖屋改造成了“十八寨红色文化展馆”。近年来,忠山村投入近500万元专项拨款以及村里筹集的10余万元资金用于改造修缮工作。在尽可能还原老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找寻1934年前后红军在村里带领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遗痕。至2022年,全村400余个大大小小的老设施、老建筑都已完成改造,蕴含忠山村特色的红7军团司令部、红军战地医院、革命展馆等红色文化建筑相继开放展览。

昔日农村的“老旧小”,如今变身成为乡风文明的新服务圈。三元区通过在乡村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资源,积极构建“15分钟乡村文化服务圈”,精心打造现场理论实践点32个,精选驻村干部、青年骨干、老革命家等成立“福小宣·三言明理”基层理论特色宣讲队伍,开展宣讲230余场,受众达7万余人次。

(三元记者站 刘子豪 文/图)

在沙县区富口镇姜后村的乐龄学堂,参加活动的老人们课后一起包汤圆。

沙县

“乐龄学堂”点亮“银发”幸福生活

近日,在沙县区夏茂镇洋元村的乐龄学堂内,50多名年过花甲的老人正齐聚一堂,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练习手势操。

73岁的卢火娣在学堂里第一次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我们小时候都没读过书,来这边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以后村里有什么事,不用再像原来那样按手印了。”她说。

“以前大伙儿的娱乐就是在村口的大树下打瞌睡、聊天。”村民邓发娣说,每次上课只要有空他都会来参加,这里有伴一起玩,在学堂里学了唱歌跳舞,尤其喜欢打腰鼓,身子也更加硬朗了。

沙县小吃闻名全国,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营小吃,老人留守在家的现象较为普遍。据统计,截至目前,沙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81%。与城镇老人相比,农村老人在经济收入、文娱活动方面更为匮乏。

为应对这一养老困境,近年来,沙县区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持续推进文明创建,增进民生福祉,致力于打造“学养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他们将老年大学的理念植入社区、农村,在全区范围内兴办乐龄学堂,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学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按照“共学、共伴、共餐”的模式,每周组织60岁以上老人开展一节课。课程内容既有安全教育、防诈教育的公共课程,也有识字、智能手机运用、健康保健的常规课程,还有腰鼓、剪纸、绘画的兴趣课程,旨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已累计开展课程1000多场次,近万名农村老年人受益。

此外,为了保障乐龄学堂的师资力量,沙县区以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契机,积极探索两岸民间融合发展新路径。他们与台湾高校和民间组织交流合作,双方已开展6次交流,互动1300余人次,引进台湾优质的终身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同时,区老年大学、文旅、卫健、教育等部门牵头组建专业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师资能力培训,目前志愿者队伍已达120余人。

经过几年的推广,如今,沙县区已创办乡村乐龄学堂79所,年均15万人次老年朋友参加活动。一所所乐龄学堂成为沙县区深化文明创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动写照。沙县区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一幅农村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健康且有尊严地乐享晚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沙县记者站 许琰 文/图)

8月3日,永安市小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时代新风润燕城”文艺晚会,倡导文明婚俗。

永安

以“123+N”工程引领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永安市秉承“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宗旨,推出了“123+N”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这一工程包括一条红色主线,运行管理和帮建联动两个机制,精品课堂、红色基地、宣传阵地三个模块,以及“N”个实践点。永安市致力于将文明实践从“有形”推向“有效”,全力打造具有“永安味道”的文明实践新品牌。

为了整合资源,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圈,永安市依托其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抗战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在阵地体系建设方面,在不断打造标准化推进一级、特色化提升二级、多元化拓展三级的阵地体系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红军渡口旧址等首批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实践单位。

永安市还培育并激励以“庭院三人行”为样板的宣讲、科教、文艺队伍,他们常年活跃在基层,集中职能优势和丰富资源,组织网上展播、精品课堂、现场实操等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教育实践,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

为了联建共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永安市委文明办牵头,实行由福建省级文明单位轮流主持主办“123+N”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落实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机制,引导部门和企业文化项目、活动资源与各基层实践点深度融合,实现思想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文化共建。今年以来,已有国网供电公司、人民法院等单位轮值主办了多场主题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次。

在推进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作的过程中,永安市将其纳入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年终绩效、文明创建等工作考核。建立了文明实践挂点调研制度,强化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作用,并实行了“一月一主题、一季一研讨、年终总考评”的工作机制。同时,结合文明共建社区“网格管家”服务活动,落实文明单位每年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的要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明实践新Logo,我们一起来打call”文明实践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公园等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实践点给予一定的共建经费奖励。目前,已打造19个对接群众需求、可复制有特色、切实提质增效的文明实践样板。

(永安记者站 高漳 林丹 文/图)

明溪县人民法院法官运用远程视频调解涉侨家事案件。(王翠萍 摄)

明溪

“枫桥经验”深化侨乡文明实践

近日,全省统战系统“同心·半月座谈”——学习借鉴明溪县沙溪乡预防化解涉侨纠纷工作法座谈会在福州举行。明溪素有“八闽旅欧第一县”之称,涉侨居民约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侨乡枫桥”不仅成为我省涉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成功经验,也助力提升了明溪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驱力。

在新侨乡文明创建中,明溪县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和做法,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线下,司法护侨志愿服务队对接乡镇的109名网格员和平安侨乡志愿者服务队,走村入户,实时掌握侨情民意;线上,利用“e三明”平台、“明溪智慧调解”等微信小程序收集涉侨矛盾纠纷线索。据统计,2023年以来,已摸排涉侨矛盾纠纷线索363条,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受益侨胞人数达2300余人。

为尽可能调动群众力量,及时防范、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明溪县还推动境内境外双联动,搭建沟通桥梁。以村党支部为基础,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参加海外联络队伍,搭建16个海外乡亲群,积极对接意大利明溪华人华侨联合会等海外组织,最大限度调动海外乡贤力量,助力明溪经济社会发展,共创文明和谐人居环境。

侨胞苏某雨在民政、法院、公安等部门的帮助下,依托涉侨政策成功收养了弃婴苏某颖,这个故事在明溪成为一段充满社会温情与人文关怀的美谈。

2014年,未婚未育的苏某雨将被遗弃的女婴当作女儿抚养,并起名苏某颖。因常年与家人在意大利务工,他未能及时办理苏某颖的收养手续和户籍登记。2023年,苏某雨在申请成为苏某颖指定监护人时遇到了法律程序方面的困扰。明溪县人民法院在得知苏某雨的情况后,开通了涉少案件绿色通道,通过“跨境立案+代理见证”的诉讼服务方式,为苏某雨办理了立案手续,并最终判决指定苏某雨为苏某颖的监护人。

“跨境立案+代理见证”服务是明溪县关注侨胞异地公证、诉讼权益,解决侨胞实际困难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意义。近年来,明溪县推行“零接触”线上公证,向侨胞、侨眷、侨属发放法律服务爱心联络卡,既方便了广大出国务工人员,也利于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3年来,共摸排涉侨矛盾纠纷1300余件,有效地提升了新侨乡治理水平,促进了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明溪记者站 詹铁笛/文)

清流县田源乡在祠堂的党员流动服务站收集民意。

清流

“老祠堂”吹拂文明风

在清流县,历史悠久的祠堂正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和乡村治理的重要阵地。当地政府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积极探索“祠堂+”模式,让老祠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活力,成为引领新风尚、传播新思想的平台。

“祠堂+文化”正逐渐成为清流县文化活动的新亮点。近日,在田源乡田口村的祠堂内,欢声笑语不断。银发红歌队利用农闲时间,在这里排练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巧妙结合。他们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如快板、小品等,宣传党的政策和理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效地传递了党的声音。

目前,清流县已累计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多种民间艺术中,通过通俗易懂的诗联、歌谣、红色故事等形式,编排了大量快板作品,并进行了多场活动展演。

除了文化传播,清流县还通过“祠堂+服务”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在多个乡镇的祠堂内,设立了党员流动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民意收集、医疗服务、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这种服务模式旨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灵地镇灵和村的一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祠堂在纠纷调解中的作用。村民包某不慎压死了黄某家的狗,双方产生纠纷。得知情况后,村里立即组织双方在祠堂进行调解。最终,在调解员的协助下,双方达成和解,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包某感慨地说:“以前这类事情可能要闹到法院,现在在祠堂就能解决,真是太方便了。”

此外,“祠堂+文明”也是清流县深化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祠堂作为固定的场所,具有人流集中、信息传播快的特点。清流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祠堂内设立民情驿站等信息交流平台,开展文明宣传和教育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还能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廖武村的祠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前这里环境杂乱,现在却焕然一新。村两委整合资源,对祠堂进行修缮和保护,同时注入现代文明元素。如今的祠堂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底蕴,还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村民们在这里交流信息、学习新知识,共同推动乡村文明的进步。

(清流记者站 杨颖 文/图)

志愿者为宁化县城郊镇社下村村民免费理发。

宁化

创新推动文明实践集市常态化

8月29日上午9时,宁化县水茜镇集市上,一场“赶‘文明集市’,沐文明新风”主题活动热闹开集。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不时吆喝“揽客”,吸引了不少赶集群众参与互动。

赶集是农村的一项传统民间风俗。近年来,宁化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借鉴传统的“赶集”形式,将“赶集日”变成“惠民日”,不断延伸为民服务触角,创新性推出集中、定期、多样化的量血压、看中医、理发、小修小补等10多种“文明实践集市”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收获到满满幸福感。

小而美的“文明实践集市”,实现了文明实践与乡村文明的“双向奔赴”。如何推动活动常态化开展是关键。宁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构建了纵贯乡村“中心、所、站、点”的四级架构,探索“党建+”“社工+”“企业+”“单位+”等文明实践共建模式,构建政府推动、各方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建机制,形成了“文明实践搭台、各方都来唱戏”的局面。目前,通过整合活用乡镇文化站、公园、广场、礼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宁化县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460余个,搭建起资源共享、便民接地气的文明实践多元服务平台。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跟到哪里。依托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资源优势,宁化县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场场有特色”的“文明实践集市”规模,推出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摊位,涉及技能培训、科技科普、心理疏导、健康辅导等志愿服务,组织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文艺演出、节日庆典、体育健身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提供便民服务,让文明实践“热”起来。截至目前,宁化县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开展200余场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惠及群众10万余人。

今年是中央红军从宁化出发长征90周年,“赶大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万里长征第一步”红色故事宣讲、“党的故事我来讲”“百场红色电影进万家”等系列活动,让基层群众从学习党史中吸取精神力量,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宁化记者站 雷露微 通讯员 巫连珠 文/图)

建宁县溪源乡群众前往积分超市兑换奖品。

建宁

村规民约倡树文明新风

8月28日上午,建宁县溪源乡楚尾村村委会办公室内热闹非凡。村干部们正忙着展示一张张“幸福积分考评表”,引得村民们争相上前,查看谁家得分多、谁家得分少。这一场景,正是楚尾村近年来探索实施的“党员+农户”幸福积分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楚尾村以移风易俗、庭院卫生、村容村貌等为考核内容,推选了包括黄宗明、李水根等在内的8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成立了幸福积分协会,每月对村民进行评分。村民获得的积分可以在“幸福积分超市”兑换领取同等价值的物品。

制度实行之初,并非所有村民都立即接受。但经过村干部的耐心讲解和示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他们整改庭院卫生,规范农具摆放,不仅提升了自家的居住环境,还得到了积分奖励。老张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他一开始对这项制度不以为然,但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开始认真整改自家院子,并最终得到了周边村民和考评组的称赞。

除了庭院卫生,楚尾村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滥办酒席、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问题,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

为了让村规民约真正深入人心,楚尾村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他们利用“居民夜谈会”宣讲政策、听取意见、解决问题,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微信群、朋友圈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如今,村规民约已经户户张贴、人人熟知、口口相传、牢记内心、融入日常行为。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楚尾村还建立了“红蓝榜”激励制度,每月开展评比,将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晒在“红蓝榜”上公示。这一制度不仅激励了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还进一步约束了他们的行为。

村规民约就像一个杠杆,撬动的不仅是村庄环境的“颜值”,更是乡风文明的“筋骨”。目前,建宁县92个行政村都结合实际“量体裁衣”,将移风易俗、孝廉文化、诚实守信、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一村一特色”。这一举措不仅带动了广大村民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还让文明新风吹拂沃野大地、浸润民心。

(建宁记者站 饶丽英 文/图)

“梅林薪伙传”志愿服务队深入泰宁县上青乡川里村开展春节慰问巡演。

泰宁

非遗文化谱写乡村文明新篇

近年来,泰宁县依托丰富的传统非遗文化资源,聚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传承融合发展的理念,让传统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在传承方面,泰宁尤为注重人才培养。77岁的黎秀珍是泰宁县梅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退休后他仍不忘初心,吸纳了老中青三代梅林戏爱好者,牵头成立了“梅林薪火传”轻骑兵志愿服务队,深入偏远山区,为留守老人送戏、送温暖。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泰宁大力实施传承人培训计划,通过传承人汇聚社会人才,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探索“一校一特色”教育模式。各校根据乡镇特点开设不同非遗项目,如朱口镇的梅林戏、朱口花灯课程,新桥乡的大源傩舞、赤膊灯课程等,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和学习非遗技艺,弘扬传统美德。

在融合方面,泰宁也做出了积极尝试。新桥乡大源村是一个繁衍千年的古村落,拥有傩舞和赤膊灯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千年非遗文化和新时代文明新风结合起来,新桥乡创建了“千年古村传新声”志愿服务品牌,吸收社会各阶层成立志愿服务队,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创作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新表演和新唱曲。

泰宁还将非遗文化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将群众“身边事”改编成《劝赌》《惩治村霸护民利》《警惕诈骗》等梅林戏节目,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乡风文明、平安建设等宣传教育更具亲和力、感召力。同时,泰宁还常态化开展各类非遗文化巡演活动,以传统文化美德凝聚人心,塑造良好村风民风。

在发展方面,泰宁深入挖掘非遗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正向元素,建成全省首个乡村非遗博览苑及省内第一座福文化主题展示馆——“百福馆”“明清园家风家训馆”等宣传阵地。同时,乡村还通过盘活礼堂、祠堂、楼房等闲置资源,精心打造非遗传承文明实践点20余处,组建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32支,吸引群众800余人加入。

此外,泰宁还以村民定期排练为契机,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摆”出来决议。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领村民共同参与集体事务决策,化解争议问题。

(泰宁记者站 陈启芳 文/图)

将乐县常口村为2023年度十星级文明典型户颁奖。(董观生 摄)

将乐

“创十星评十户”激活文明乡风

行走在将乐县常口村,村道平坦干净整洁,绿树与花草相映成趣。对于全国文明村——常口村的村民来说,令他们自豪的不只是美丽的风景,还有文明和谐的乡风。

1989年,常口村率先在全国开展以“创十星评十户”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内容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评选内容涵盖生态保护、移风易俗、学文重教、诚实守信等10项重要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逐步引导村民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氛围。

20多年来,常口村以领创“十星户”为导向,深入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每年评选出一批“十星级文明户”,并从获得“十星级文明户”中评选出勤劳“致富尖子户、遵纪守法模范户、学文重教带头户”等10个单项典型户,召开表彰会,并在村里张榜公布。

接地气、合时宜、好操作的方式让“创十星评十户”在常口村迅速兴起一种新风尚。

陆文卫是去年评选的生态环保标兵户。在他的印象中,近些年,村里在“创十星评十户”活动的影响下,大家如今比的是谁家院落更整洁、家风更淳朴。

像这样为人热心、乐于奉献的典范在常口村屡见不鲜。孙桂英连续多次被评为卫生健康示范户、生态环保标兵户、移风易俗先进户。在平时的生活中,她积极引导大家崇尚科学、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

勤劳致富尖子户廖金禄身残志坚,用辛勤的双手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他不仅翻建了村里的老房子,还在县城购买了新房,给全村群众树立了勤劳致富、乐观向上的典范。

拒绝高价彩礼、碳票当嫁妆、平均8个村民中就有一个大学生……在“创十星评十户”的悄然影响下,常口村处处彰显着乡风文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文明之花”已在常口村遍地绽放。

如今,“创十星评十户”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影响着将乐县的各个乡村。2023年,将乐县全县参评率达94.33%,评选出七星级以上文明户23880户,“十星级文明户”14030户。共有4个村镇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54个村镇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文明村镇占比达72%。2021年,将乐县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将乐记者站 黄言亮/文)

尤溪县致力于打造“朱子文化城”,由《朱子家礼》改编而成的大型歌舞情景剧《朱子礼乐·儒风雅韵》备受群众欢迎。

尤溪

朱子文化促乡风文明建设

8月27日晚,第32期“朱子读书会”活动在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16名书友共同研读《朱子家训》。

尤溪是朱子故里。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朱熹,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在尤溪县城关水南郑氏溪南馆,并在此度过了充满灵气的童年。他8岁离开尤溪,但一生中多次重返。

朱子学说成为元、明、清历朝官学,影响我国乃至东南亚国家几百年的主流思想,对尤溪更是影响深远。

每年开学季,在朱子文化园都能看到身着汉服的师生们面向朱熹塑像行“三拜礼”,齐诵《弟子规》,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由《朱子家礼》改编而成的大型歌舞情景剧《朱子礼乐·儒风雅韵》也时常上演,备受群众欢迎。一拨拨研学师生来到尤溪县朱子文化园,他们穿汉服,向朱熹塑像祭酒、敬献鲜花果品、上香、行拜礼,并诵读《朱子家训》。走进尤溪,无论是朱子文化园、紫阳公园还是十里朱子文化长廊,都洋溢着朱子文化的浓厚氛围。

尤溪县还开展了朱子读书会、朱子大家说、朱子文化宣传周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忠、孝、廉、节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2022年1月,成立了“朱子社仓”公益志愿服务队,长期帮扶176个特殊家庭,累计开展公益慰问活动16场次。

此外,尤溪县还以朱子廉洁思想和廉政实践为主题开设廉洁文化课堂,通过培训推动乡村党员干部引领乡风文明。他们还把朱子文化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拉动未成年人文明行为的改善。同时,制作微电影、微视频、动漫、音频等,用朱子IP品牌形象传播乡风文明。

借鉴朱子创建社仓济民惠民的做法,尤溪县推出了“爱的路上 有你有我”志愿服务项目。他们还把朱子民本理念与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相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全县200多个村居新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中都融入了朱子文化理念。

近年来,尤溪县充分发挥朱子诞生地的资源优势,通过修复朱子遗迹、挖掘朱子文化、打响朱子品牌等举措,不仅涵养了文明的乡风,更是打造出一座以“崇文重教、循理明义、经贸繁荣、社会和谐”为内涵的“朱子文化城”。

(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文/图)

大田县上京镇举办“移风易俗迎新年 文明新风促振兴”活动,倡导树立婚嫁文明新风。

大田

奖励政策培育婚嫁文明新风

8月29日,大田县均溪镇福塘村的陈贺铭和郭兰青夫妇回顾起他们的婚礼,依然激动不已。他们响应政府号召,婚事简办,不仅得到了县里和镇里领导的亲自祝贺,还收获了“百年好合”牌匾和健康保单。这一场景,正是大田县推进移风易俗,重点遏制“高价彩礼”工作的生动缩影。

针对女方父母因养老顾虑而收取高价彩礼的情况,大田县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倡议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等保障方案替代彩礼,并积极探索“康馨保”奖励机制。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窗口办理结婚登记的新人,如果符合“零彩礼”“低彩礼”的条件,可以为男方或女方的母亲免费申领1份“康馨保”。目前,全县已经送出823份“康馨保”。

为了更深入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大田县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了解了“高价彩礼”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措施。例如,创新了“低彩礼”或“零彩礼”人员子女入学保障自愿申报认定制度,确保这些家庭的子女能够享受与城区户籍居民子女同等的入学待遇。同时,还利用“积分超市”管理办法,为“低彩礼”“零彩礼”新人提供积分奖励“礼包”,并享受婚后就业、创业定额低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礼遇。

此外,大田县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全县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并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报备制度,确保党员干部在操办婚丧事宜时能够遵守规定、树立新风。

除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外,大田县还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树立婚嫁文明新风。组织多支志愿队伍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评选“零彩礼”“低彩礼”“返彩礼”的先进家庭典型;将拒绝高价彩礼纳入村规民约;并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以“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文化文艺活动。

在一系列实招、硬招的推出和实施下,大田县的“低彩礼”“零彩礼”已经悄然成风。自2023年以来,共有1016对新人践行了“零彩礼”或“低彩礼”的婚姻观念。这一变化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在全社会树立了文明、节俭、理性的婚姻新风尚。

(大田记者站 叶紫妍 文/图)

来源:三明日报

鲁道夫桑丘:

6秒前:祠堂作为固定的场所,具有人流集中、信息传播快的特点。

拉斯穆斯·哈迪克:

2秒前:为了让千年非遗文化和新时代文明新风结合起来,新桥乡创建了“千年古村传新声”志愿服务品牌,吸收社会各阶层成立志愿服务队,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创作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新表演和新唱曲。

谢添天:

4秒前:针对女方父母因养老顾虑而收取高价彩礼的情况,大田县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倡议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等保障方案替代彩礼,并积极探索“康馨保”奖励机制。

Sandy:

3秒前:建宁村规民约倡树文明新风8月28日上午,建宁县溪源乡楚尾村村委会办公室内热闹非凡。